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村民挖出满壁画古墓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村民挖出满壁画古墓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现在,考古工作者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挖墓的,基本上都是被动发掘,比如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考古人员提前介入做发掘;比如施工方突然挖到墓了,或者说破坏到墓葬了,考古人员紧急介入做发掘。还有就是墓葬遇到了天灾,以及人祸(盗墓贼),如果不发掘里面的文物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于是考古人员介入了做抢救性发掘。当然也有少数的主动性发掘,但审批的程序非常复杂。
这里面,配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了大头,基本上考古人员在清理完古墓葬里的文物,记录好相关信息之后,都会把空空如也的墓室交给建设方,然后各类建筑便在古人的墓葬上拔地而起。其实这也挺无奈的,因为经济建设毕竟是第一位的,许多时候文物都不得不做出让步。
那些抢救性发掘,以及主动发掘,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回填,因为在考古人看来,保持现状才是最好的保护措施。况且很多发掘占用了农民的地,长期下去对考古队来说租地的费用会增加,还会影响到土地主人的收入从而引起摩擦。
只有极少数发掘过的墓葬会被保留下来,比如上官婉儿墓,因为社会影响太大了,原定穿越墓葬的道路被临时改道,原址修了一座遗址公园,只是墓葬依旧被回填,在地表种上绿植来还原墓室的结构。也有的在墓葬基础上修建博物馆,人们可以下到墓室里去最近距离的感受历史。比如乾陵和昭陵的那些陪葬墓,比如汉阳陵的外仓坑等等。
这些都是凤毛麟角,因为不论修遗址公园还是博物馆,都要牵扯二次投资,如果所有的墓都要保留,那么花费将非常的巨大,这些钱又该从哪来呢?
要看不同的情况而定。现在考古一般都是抢救性发掘,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都会搬走,古墓本身如果有不能移动的,比如壁画,就会原地保护起来。墓道从新封堵,设立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是建设工地的古墓,一般文物被拿出后就会拆除了。
我们国家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所以在技术手段还不发达的今天,我们对文物从不主动挖掘,只有在文物暴露在外时,才进行抢救性发掘,对文物进行提取。对墓葬文物提取后,对墓葬也要进行研究,如果是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一般的墓葬则采取发掘后,将资料和随葬品提取后,就会采取对墓葬进行回填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是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墓葬,研究价值比较高的,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极具学术价值和开放价值的有条件的会原址进行保护,比如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墓,就在乾陵博物馆内进行保护,供游人参观,了解唐代葬制;再比如2014年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就在原址建立了遗址公园进行保护。对在工程中发现的遗址,保存价值比较高的,也会选择让工程进行避让以保护,并在原址修建遗址博物馆进行开放,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陕西汉阳陵陪葬墓,因为它的发现让西安咸阳机场高速向东偏移,还有成都金沙遗址让原有的商业建筑也进行了迁址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比较特殊的,也会整体搬迁到合适的地方,这类墓葬并不多,近几年也有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2014年6月南通市民关注的北城大桥清代墓葬中的主墓穴经过整体打包,终于落户南通博物苑”;“2015年大同市文物部门为更好地保护和研究,对两座在地下沉睡千年的辽代壁画墓葬整体搬迁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一间特制的大房子内”;“2016年12月河南洛阳文物部门对2600多年前的一座陆浑戎贵族墓进行整体装箱搬迁,这是洛阳首次对大型墓葬进行整体搬迁保护”等等。
另外还有少数的主动性发掘(计划性发掘),这种发掘是为了科学研究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自从明定陵挖掘后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存在后,墓葬很少会被批准进行主动发掘。现在被主动发掘的一般是城址,聚落等遗址,比如西安汉唐长安城的发掘,这种项目发掘一般都是长期的,在遗址比较重要的情况下会选择保留,有些部分会修建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部分搞清遗址结构的解剖性质的会回填。而部分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以及地方没有意愿进行开放的遗址,一般采取回填恢复原有地表,继续种地。
陕西黄土主要是指位于渭北和陕北的黄土高原,地质历史上,陕西属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黄土高原下发育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因此被称为聚宝盆。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铀、煤、石油、天然气共存的沉积盆地(图1),本文将对陕西的资源分布予以介绍:
一、煤炭资源
陕西的煤炭资源主要形成于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那时陕西的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尤其在沼泽和浅湖区,养料非常丰富,成为植物最繁茂的地方。
如图1所示,陕西的东北部盐池——定边——吴起——永宁——富县——洛川一线以东北方向,以冲积平原、泛滥沼泽、三角洲平原为主要环境,这种环境是最佳的成煤环境。
茂密的植物像世间万物一样,不断地经历着生老病死。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陕西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还发育了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不仅如此,在铜川、延安、横山等地区也有煤炭资源的分布。只是不同地区煤层的埋藏深浅不一样。
二、石油
石油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目前已有安塞、靖安、华池、红井子、庆阳、马岭、樊家川、西峰等十几个油田,含油层位主要为上三叠统延长组,延长组自老至新分为长10-长1多个油层组,自南向北,含油层位从以长6、长8、长10(如西峰油田、庆阳油田、马家滩油田)为主,变为以长6、长4+5、长2和长3为主(如华池油田、白豹油田、姬源-铁边城油田、延长油田、安塞油田)。
其次为中、下侏罗统直罗组和延安组,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总体具有自盆地南部向北部含油层位依次变新的趋势。
三、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其中苏里格气田、米脂气田和榆林气田主要为上古生界的砂岩型气田,靖边气田主要为下古生界的风化壳型气田。近几年在盆地的西缘、南缘以及西南缘的上古生界均发现了工业气流。
四、铀矿
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在盆地周边:鄂托克前旗铀矿化富集区,磁窑堡矿化集中区,东胜-准格尔矿化集中区,平凉-陇县矿化集中区,黄陵-彬县矿化集中区,韩城-白水矿化集中区。铀矿集中区的层位以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盆地内部以三叠系为主。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属于与天然气大规模强还原、低温热液作用相关的铀矿床。是在燕山运动中地层抬升进入表生成岩阶段条件下,来自下伏地层高矿化度的低温热液向上运移,在天然气运移形成还原障中,铀离子被还原成4价铀沉淀下来。
这些"高温"热液上升到地层浅部,遇到冷的地表水使温度下降,使铀的溶解度降低,也为铀的沉淀创造了条件。铀离子可以被有机质 (如褐煤) 和粘土矿物 (如蒙脱石) 所吸附。
综上所述,从已具规模的矿产分布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平面上具有南油、北气,中油、气,边煤、铀的特点。纵向上具有下气(上古生界)、中油(下中生界)、上铀(上中生界)、多套煤(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特点。它们覆盖于陕西黄土之下,其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到此,大家对村民挖出满壁画古墓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村民挖出满壁画古墓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