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工业产能超美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中国工业产能超美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去年,富士康宣布在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建设面板。该州州长也承诺给予30亿美元补贴,但前提是必须完成1.3万就业。
但是,多家外媒报道,富士康在本地招不到人,考虑从中国调人去美国。
这个消息已经被富士康自己否认了。
富士康表示,招聘重点仍然以威斯康辛州为先,他们将继续从威斯康辛各地招聘和培训工人,并将根据需要补充招聘来自美国其他地区的员工。
如果无法完成就业指标,富士康也拿不到相应的补贴。
虽然富士康自己否认,但是哈佛教授称,他相信富士康会从中国调人,“任何人都不应该对这一举动感到惊讶。相反,如果富士康不从中国调工程师来,我才会惊讶。”
该教授认为,世界上几乎所有面板都产自于东亚,美国根本造不出来,也没有相应人才。
所以,富士康现在真的遇到了问题。一方面,该州失业率非常低,只有3%,就业市场可以说是非常紧张,很难找到人。另一方面,符合要求的人更少。
如果真的招不到人,现在工厂已经在建了,不可能不开工啊,实在不行只能从中国调了,但是这样就拿不到美国政府的补贴了。
骑虎难下。
富士康在美招工恐怕不是普通的组装工人。再说难在哪里?未见海外网报道和鸿海自己的声明。都是外界的判断啊,猜测啊等等。鸿海此次估计是没有跑路成功。大量资产被截留才可能是事实。股票暴跌,市值缩水的问题会导致北美工厂运作困难。我想,这怎么是一个招工问题可以说清的,同时,作为鸿海来讲,多年管理数十万工人的经验和经历,怎么可能对投资地佣工市场不做调研,这简直就是把郭台民想的和***一样,我想,你都能看见,你都能想到的事情,这个人他想不到,可能么?
综上,还有鸿海印度,估计没几人愿意看到鸿海在印度的布局和产力扩张速度吧。心态放好。不要扯犊子,会被人耻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就要纠正一下,现代军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已经远远高于二战时期的同类产品,比如以轰炸机为例,二战时期B-17四发活塞式轰炸机的单架载弹量不过2吨,而如今的轰炸机,美制B-52最大载弹量达到31.5吨,相当于近16架B-17载弹量;B-1B轰炸机最大载弹量达到23吨,相当于12架B-17载弹量。除此之外更不用说这两款轰炸机的航程优势、航电优势以及隐形优势了。所以,单纯性比较现在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军工单件军品的产量有失偏颇,更应该比较的是总体性能之和比较合适一点。
现在以人员运输机为例,来正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经过五十多年的商业竞争,二战时期美国众多的航空制造商大多消失或者被兼并重组,目前美国国内生产军用运输机以及民用客机/货机的生产商是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两家。其中军用运输机波音公司生产 C-17;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C-5、C-130运输机。民用运输机其实也就是客机方面,波音目前持续生产737/747/777/787四款机型。
C-17载重量77吨,累计产量达到279架,生产期间,波音年产量15架,15*77=1155吨;
C-5载重量130吨,累计产量达到131架,生产期间,洛马年产量约12架,130*131=17030吨;
C-130载重量13吨,累计产量达到2300架,洛马年产量约36架,13*36=468吨;
单纯性看军用固定翼运输机的运载能力产能,洛马和波音目前年产能为18653吨。
二战时期C-47多用途运输产量最大,达到13000架,年产量相当于3000架,在二战时代这一数字可谓是空前绝后,单架载荷能力3吨,也就是说年产运输能力输出为3*3000=9000吨。
但是和现代美国军用运输机产能相比,二战时期仍然达不到如今的水平,波音和洛马年产军用运输能力输出达到18653吨,是二战同类运输产能的2倍。
除此之外,波音公司737的月产量是52架,777月产能12架,787月产量约15架,747月产能比较低,目前也达到1架。如果考虑到客运人员情况,737商载能力在120-180人,777为250-380人,787为220-300人之间,747为460人,按全经济舱计算波音公司每个月就可以提供商载运输能力达到52*180+12*380+15*300+1*460=18800人,也就是说波音公司年运输能力输出高达226560人。 相当于年生产8091架C-47(C-47运输人员能力为28人),而二战时期C47峰值产能不过3000架。
所以,用军用产品的能力输出来看,如今的美国军工产能比二战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战争需要,波音、洛马、通用、雷神、诺斯罗普格鲁曼等等国防承包商都会尽全力扩大产能以满足战争需求。超过二战水平,那太容易了,产能只会爆出更高的数字,而不是还停留在七十多年前的二战水平。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此外如果是制造二战时期的武器的话速度更是快到不能想象的。机器生产机器的速度是很快的,这绝不是以人造机器再造机器的时代了。
如果你要说在美国整个国家生产现代最先进的武器那么相对的数量我想肯定不及二战时期。但题主应当注意一个问题,例如先进战斗机并不完全是靠生产零件组装出来的,它的工序限制了即便保证零件的条件下也需要非常多的工时。可以肯定的是速度比起和平时期当然会会快很多。但绝对达不到以每小时下线多少飞机坦克等计量单位。
采用翼身融合技术生产出来的F-35并不是拥有零件就能完全快速组装的军机,此外采用了大量技术、设备,安装起来肯定要费时。
现在的工业水平在整个世界都相对于二战时期有质的提升。无论是冶炼技术,还是科技水平、材料属性等比二战时期好太多了,以现在的美国制造业的情况生产“生产机器”的速度并不慢,从而制造二战时期武器的速度会变得很快,还会具备更好的性能。
二战时期美国军工产品当中以战斗机和坦克数量最突出,但是那时候的武器生产周期并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
稍显粗糙但数量不低的M-4谢尔曼坦克
产能也是限制于资源的,恢复或者达到二战时期每小时下线多少坦克飞机等产能相比只能以钢铁来生产。你可以想象原本用来制造核武器的“铀”储量并没有多少,即便用的是废料提炼出来的,那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核燃料才能用来生产抗穿性能更好的装甲,同样具备了良好性能的陶瓷复合装甲想必工序会变得复杂,与二战时期军工产品要求的性能有天差之别。钢铁能焊,可以铸造但是复合材料本身就需要比钢铁更复杂的工艺,由此制造现代最先进的武器短时间是做不到极高下线数量的。
但是十年似乎又多了,比如说战争一到打响,或者矛盾极端激化的情况下不得不大规模制造军备进行军备竞赛。这时候民用工业被大量征用或者收到订单那么以更多工厂或新建工厂平均生产速度是极有可能达到每小时极高的平均下线数量。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递增则生产出来的军工产品数量也会成倍增加。
现在美国军用产品特定的武器只来自于个别军火公司,例如F-22和F-35战斗机只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有生产线和所有权。倘若需要扩大生产不仅可以增加生产线,还可以通过给其他诸如波音等公司派发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四代机数量不多也许并不是产能不高造成的。一是武器工序,生产工时限制,其次美国用不了太多的先进战斗机,之前俄罗斯和我国均没有四代机的时候没有敌手是F-22战斗机关闭生产线的原因不无道理。先进武器造价问题也会影响到和平时期武器的使用的频率。
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进行战争必定也是消耗战,数量绝对有影响。有斗志有数量是优势,无斗志有数量那是假老虎。
不需要!美国是世界公认的军工经济复合体。也就是说军工产业是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撑性行业。美国的军工产品,早就超过二战时期军工能力的几倍。现在军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为了军售的利益,人为的制造了多次的战争惨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者。之所以,会抄作这个话题,主要是为了美国国会的年度军事预算划驳。
谢谢邀请。要时间内恢复到二战时的产能完全不可能,而且这件事操作起来很难。
由于美国本土劳工的劳务费比较高,造成美国企业在本土利润空间很小,于是美国的跨国公司把商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全部转移到国外,之前是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之后是转移到日本,目前是转移到我国。而在美国本部只保留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消费型大国,进口大于出口。
如果要恢复到二战时的生产水平,美国就要把海外生产线吸引回国内,那美国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国内有充足而且廉价的劳动力,比发展中国家更廉价的劳动力。
第二,国内有一定的内需市场,因为不可能把所有产品出口出去。
第三,有广阔的海外出口市场。
但是目前美国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第一,高傲的美国青年不愿意从事车间劳动,而且无法忍受待遇低的现实情况。这个很好理解,习惯了每月一万元工资的生活水平,让你突然变成一个月五千元,你会立即暴跳如雷,但是反之你就会非常开心。
第二,美国的国内市场早已饱和第三,美国商品的全球市场并不十分大,因为推行霸权主义让很多国家对美国没什么好感,而且东方大国物美价廉的商品遍及全球,其他国家的人民自然会比对。
所以美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巅峰时期的生产力的,因为现实条件不允许,所以美国只会持续做空,越来越变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
到此,大家对中国工业产能超美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中国工业产能超美国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